潮穴蟄居   林雨農  楊雅淇  盧彥勳  聯展  2011.9/8~10/2

CAVING       group exhibition by Lin Yu-Nung, Yang Ya-Chi, Lu Yen-Hsun

 

潮穴蟄居 (3).jpg  



【書房講座】

藝術家之夜  Artist Night

與談人: 林雨農(創作者)Lin Yu-Nugh(artist)

                楊雅淇(創作者)Yang Ya-Chi(artist)

                武嘉文(藝評人)Wu Chia-Wen(art critic)

日期:9.16 (Fri.) 19:30~21:30





關於潮穴蟄居 / 林雨農、楊雅淇、盧彥勳聯展

文◎楊雅淇

先上四樓喝杯水再說吧

  兩年前看了Z書房的展覽,忘了展品的面貌,卻記住了這時空交錯的空間。一個躲在舊市場中明亮的白盒子,你說他新,其實他是舊的,你說他寧靜,他說他也曾吵鬧過。

  後來,每次走進他那最適合展示主作品的一樓,卻都未能久留,馬上就想從他一旁窄小陡直的樓梯去窺二樓的究竟,調整剛被面向市場那片大玻璃震慑的心情,二樓卻又用兩個白到近乎刺眼的窗子來試探人們的視覺,而侷促幽暗的樓板令人不安的想要衝上三樓,差不多忘了還有一間縮腹挺胸才能進入「有馬桶的書房」。三樓那嵌入牆壁的展示台要求作品不得虛張聲勢,那百般奇巧的創意最終也得收斂在那四條細縫裡。

  最終,他誘惑我不得不走上四樓,這時腳步緩了下來,看到椅子、吧台,心也閒散了,發現人都在這悠悠然地聊天或是看風景,跟他們打個招呼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享受在市場屋頂之上空曠、遼闊、陽光或晚風的感覺。

  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奇妙的閣樓裡,直到時光移動到必須離去之時,我才發現剛剛的展覽沒有仔細看,「Z」將展品藏在各個角落,不願人們帶著一顆急促的心遊覽。此刻,我才真正將作品一一看過,小步側身進入「有書櫃的廁所」,檢察是否還有作品遺漏,到了一樓又看了許久,才緩緩離去。

     這一切令我想起米蘭‧昆德拉的《緩慢:「速度的高低與遺忘的快慢成正比」。這或許也是我第一次忘了展品面貌的緣由。

    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總有一種非比別人快不可的迷思,甚至人們稱這種迷思叫做積極,書讀得快、錢賺得快、官升得快、獎拿得快,對孩童就是快快睡、快快吃。對青年是快快學、快快長。成人是快快工作、快快消費。老人是快快退休、快快含飴弄孫。人們幾乎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實踐「比趕快」哲學,卻不想要「快快死」,這是怎麼個回事?這中間存在一種快快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才有權利享受悠長時光的想法,因此對於緩慢的期待總是落在未來,而非現在。

    因此,這篇文章並不打算一開始就快快地介紹這個展覽。展品也不想快快被看過,勸您先上四樓喝杯水再說吧。


鱷魚的故事

  或許緩慢也是對於現狀未能清楚方向的一種開脫,因為你不知道該如何走,腳步自然會放慢,但也正因為腦子在想著如何走,因此整體並沒有停擺。有些人走得真的很慢,慢到你幾乎以為他是不想走了,其實他比誰都想走得很,只是他腦袋裡的問題不是那一時一刻可以想通的事,因此,暫時他默默地走進洞穴裡,清涼而潮濕的空氣冷靜地撫慰他那轉了不知幾圈的腦袋,然後他似乎想到怎麼走了,並且確確實實地走出去,只不過一會兒他又躲進一個新的洞穴。

  這次,他走得比上次遠了,到了一座從未見過的浮橋,橋下有很多鱷魚,可是他從來沒有打擊鱷魚的相關資源,你說他傻,為何不走沒有鱷魚的道路,不幸的是,那條路並不通往他的目的,他必須面對過河時會不會被鱷魚吃掉的事,而打擊鱷魚也不是唯一的方法,他甚至想如果能跟鱷魚做朋友,帶著幾條鱷魚繼續前行,只是這個難度可能又更高,在洞穴中思考的時間可能又更久。因此,我們稱這個過程為「潮穴蟄居」。

  我用這個童話般的鱷魚路途比喻我們在一個沒有主體性的國家,進行水墨創作路途中面臨問題的實際感受。一方面,我們真的有一條穩健的路叫「跟著傳統走」,還有一條英雄式的路徑叫「逆著傳統走」,前者有中華文化尚古的個性作後盾,後者有西方個人主義所影響的叛逆精神和眾多支持者。

  而那條有鱷魚的路叫做「傳統跟我走」,如果跟傳統不夠熟,傳統怎麼可能會跟著走呢,然而,跟傳統熟了恐怕他的力量太強大了,咬著你不放,走向你並不想去的目的。因此,傳統對於我們某些創作者來講,就像我們想做朋友的鱷魚。「蟄居」便是重要並且避免不了的過程。

  撇開鱷魚故事不談,「潮穴蟄居」本身也暗示忠信市場那陰涼幽暗的空間外,我們所用的水墨媒材,也是靠著濕度的洗禮在進行創作,從繪畫到裝裱的過程無一不是,水的存在滋潤著所有展品。

  除此之外,「蟄居」一展的誕生要歸功於Z書房的空間隱密和迴旋的性格,恰巧與我們三位創作者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模式吻合,其實就是一個宅女找兩個宅男一起來展覽。然而,我們的宅並非來自於一種消極的典型,或為宅而宅的作風。

  宅並不是我們外表的樣貌,而是內在品味與思考基調的公約數。說真的,宅本身並沒有甚麼好表現的,然而,我們確實為了某種內省的情思而宅。


宅作一覽

第一名 睏卡實在 

  「睏卡實在」是盧彥勳父親常用台語跟他說的一句話。然而,快速緊張的社會與難以入眠的人群所對照出的「沒躺睏」,使他更在意「睡好」這檔事。在思維上長期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因此非常注重養生與休息,個人也維持良好的健身習慣。

   第一次遇見盧彥勳,被他白淨的皮膚,迷濛的眼神所吸引,他長的相當高,講話斯斯文文,絲毫不會察覺他是在練身體的人,就像他自己敘述的畫中人­-「身軀消融在渲染的棉被中,感覺到非常的悠閒,沈靜得似乎沒有一絲聲音存在。」

   即便其命題乍看相當「台味」,然而,他並沒有刻板的將內容表現得「俗擱有力」,相反的,他衷於他的氣質與蒐集小東西的喜好,創作迷你而柔美的作品。

 

第二名 裝屌 

  一顆光頭、兩撇小鬍、黑衣黑褲,林雨農給人難以相處的第一印象多少跟「裝屌」脫不了關係。然而,他的本心一點也不屌,否則又何需裝。

    無論是「真屌」還是「裝屌」,他們都具備產生快感的功能性,只是前者多一份擦槍走火的危險,後者被林雨農當作是「文人畫創作本質」的轉喻,即便古往今來的文人書畫亦不乏文以載道,乃至於二十世紀以降還有救亡圖存的政教關懷,然而在內容上延續情寄山林、尋花問鳥的傳統,要實際抨擊現實,無非出於自爽。

    不過這確然是精神自由不為世俗所淹沒的妙法,套用高行健在《沒有主義》對於逃亡的敘述 :「逃亡實在是古今人自救的唯一方法。」筆者認為「裝屌」在於逃避意義不明的現實責任,自爽是其必經的歷程。

  因此,林雨農將原本具有實質功能的情趣用品,透過自我解嘲的歪想與單一色調的水墨,轉化成只有他自己看了會爽的作品,如有爽到他人,那也是種不期而遇的可貴巧合,你情我願,大笑三聲。

 

第三名 浣石

  「創作(對我而言)就像溪中的石頭,你不能不知道流水的力量,(然後)順著流水慢慢地型塑成適合的造型,但不能隨著水流不知滾到何處。」林雨農表示他欣賞溪石受流水沖刷卻沖不走、自適自持的性格。  

  進一步把自我精神與對宋代山水的愛好投注在這些石頭上。無論他說是用微縮鏡觀察而繪的微山水,還是小王子式的懸浮星球。這些孤獨而冷感的畫面,來自一個二、三十層墨色微調到幾乎難以辨別深淺的漫長過程。其中找不到一絲效率與節奏,是冗長時間和無盡單音的積澱,唯有創作者知道何時該將石頭浣出水面。似乎只有在一種緩慢的心境中,才能沉浸於如此靜默的能量。

 

第四名 網山漫遊

  對於山水畫,楊雅淇(筆者)總是抱持又愛又恨的態度。愛的是在視覺上無可替代的文化感,恨的是他肩負著以男性為主體的精神意識。加上現代生活對真山真水的疏離,總免不了要面對這雙重的隔膜。就算時常出遊,旅費油資放水流,獲取的也不過是幾G的影像和數紙寫生。

    舉例來說,元代黃公望畫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對於他而言並非僅有精神層面的寄託,還有現實居住和生活的深刻體驗。但現在大部分的畫家經歷的是高度人工化的都市生活,因此,精神與現實脫勾是當代山水畫創作的一大問題,不過當這問題本質上大到成為一個必然之時,我們亦可以接受「精神和現實脫勾是當代山水畫的一大特色」,來免除一些無益諍論,並想一些有趣的可能。 

  去年筆者正在玩一款全球性的網路連線遊戲「魔獸世界」。即便它的功能是透過打怪練功來獲得一種在現實世界無法獲取的成就感,自己卻覺得在那些背景山坡上爬來爬去很新奇。在這之中,我看見如五代董源、巨然所畫的山水,甚至比去旅行所看的真實景物還親切,因為我不只是玩個三天兩夜,而是上線就生活在其中。不得不承認這是種傻傻的看法,乃至後來試著用古人觀看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並且把旅途中的風景,用極淡的筆墨畫在會反射的雷射布上。 

  選用這種媒材在於我希望這一切看似相當模糊而閃爍,來比擬我在那螢幕上看到那些隨時會消逝的風景,然而,這些景物恐怕比真實還真實,想著每天有多少人宅在家中,不分國界、種族的,一起將其精神和生活投注於網路之中,在這擬造的世界中「旅行」。而我又用了山水的技法轉化,而非再現那樣的場景,又讓原本的虛幻還更為虛幻,來展現精神與現實可以更加的脫勾,順便打打電動。

 

第五名 藝花邀蝶

  「藝花可以邀蝶」出自清代張潮的《幽夢影》。

  在都市裡種花,蝴蝶雖不來,多少有點美化環境,親近自然的些微作用。然而,筆者每每想到這些花被一盆盆的種植,懸空放在陽台或桌台上,就算長得再好,也不免有些感傷,若妳的家園是大地的土壤,或許妳就有蝶兒可賞,只可惜妳這常忘了給水的糊塗主人,還沒有能力住在好山好水的地方,只可默默盼著:「他日藝花可邀蝶。」

 

 尾聲 

  經過此展,我們又可以回到各自的工作室,累積更深的……那說不清的東西。

  每次展覽都是在跟上一個洞穴告別,而展覽結束後,繼續睡覺也好、自爽也罷、玩個電動也不賴,還有再次讓清涼而潮濕的空氣沁入,沈靜得沒有聲音,順著流水慢慢型塑,默默盼著蝴蝶 

  最後要感謝我們的朋友吳煒和他為我們作品所作的裝裱,富佳刻的印章,誠然也顯示著水墨創作不是個人主義的神話,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也是各種專業綜合著友誼的結果。



藝術家簡介


林雨農 (1980-)

Lin,Yu-Nung (1980-)

學歷

Study & Major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創作組 

Tunghai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Fineart Study (Chinese Ink)

華梵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Huafan University, BFA

 

個展歷

Solo exhibition

2010       墨沫之默」                         Caffè5160,台中

2010     < Silence of the ink bubbles >      Caffè5160,Taichung  

 

聯展歷

Group exhibition

2011        「第十屆藝博會 」                   剝皮寮,台北  駁二,高雄

2011       < the 10th AVAT  Art Fair>      

2009        「第八屆藝博會 夏藝眺」             京華城,台北

2009       < the 8th AVAT  Art Fair>      Livingmall, Taipei

2009       「一個地方-東方語境.境域」     東海43號,台中

2009        <A place- An Oriental Linguistic environment & circumstances>

                                                                THU Gallery No.43, Taichung

2007       「七人聯展」                        華梵大學藝術空間,台北

2007    <Group Exhibition of seven guys>     HFU Art center,Taipei




楊雅淇(1983~)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水墨組學士畢,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在學。

 個展

2006        「墨墨祈禱」                                       社團法人桃園縣木匠的家關懷協會,中壢

               「背叛與盼望 I」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南北畫廊,台北

2007       「天啊~總是有人在你前面」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動力空間,台

               「背叛與盼望 II」                                台灣新藝2F實驗展場,台南

2008       「夢時代」                       布查當代藝術空間,台北

2010       「一棵家門前的樹」                       Caffè5160台中

2011       「一棵家門前的樹II」                  小香蕉藝術X廚房,高雄

 

聯展

2004    「台中腔 第三屆美術班校友展」       台中一中藝文空間,台中

2005    「第四屆藝博會 台灣聲視好大」       中影文化城,台北

2006    「第五十四屆 南美展」                      台南市文化中心,台南

            「第一屆 臺北當代水墨雙年展」       國父紀念館,台北

2007    「2007 屏東美展」                              屏東縣文化中心,屏東

            「第十二屆 大墩美展」                      台中市文化中心,台中

2008    「茶墨清心集」                                  傳妥美術館,台

 「第二屆 臺北當代水墨雙年展」     國父紀念館,台北

2009   「一個地方-東方語境.境域」       東海43號,

          「傷心小棧」                                        V7958當代藝術,台中

          「第八屆藝博會 夏藝眺」                   京華城,台北

         「十七個地方」                                    V7958當代藝術,台中


得獎

2005       作品<出城>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第十九屆美術系展水墨類組第一名

2006      作品<新流行>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第二十屆美術系展水墨類組第一名

2008      作品<夢時代>獲第二屆 臺北當代水墨雙年展水墨新秀獎

2009      作品<媽,你在哪裡?>獲東海大學美術系師生美展研究所水墨組第一名

 

補助

2007   <命運交響曲>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96年度美術類創作補助

 

典藏

2008  作品<夢時代>由八畝園美術館典藏

2008~ 2011二十餘件作品陸續獲私人、企業收藏

 

其他

2006   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94學年度黑卒獎學金(代表美術學院美術系)

2010   獲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代表創藝學院美術研究所)

 

 


盧彥勳

1980生於淡水

2007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現就讀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研究所

 

得獎經歷

2005華梵大學曉覺禪心全校書法比賽優選

2005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第八屆系展優選-水彩

2006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第九屆系展入選-水墨

 

展覽經歷

2006華梵美術學系第八屆班展-繳械華梵展覽空間

2007華梵美術第八屆畢業展-花布加花邊台北國父紀念館

2007華梵美術第八屆畢業展-花布加花邊台中文化中心

2007華梵美術第八屆畢業展-花布加花邊高雄文化中心


聯絡方式

E-mail:gn24680@yaho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